综合新闻

生命科学学院举行“课程思政活动月”教学研讨与案例分享

时间:2023-11-20浏览:179设置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11月17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和案例分享活动,由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讲教师武国凡、达玲玲和张爱梅进行了案例分享20多位青年教师参会学习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负责人、副院长武国凡首先对国家近五年的教育政策和“课程思政”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强调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课程育人、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在思政素材选取时要注意贴近生活,切记出现“贴标签”、“两张皮”的现象。之后以“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为例,向大家分享了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挖掘和提炼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元素。

张爱梅老师分享了“微生物学”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并以新冠病毒为例,介绍了人类和脊椎动物病毒的形态结构、分类命名、化学成分、传播途径、防控和诊疗等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逆行者”先进事迹,弘扬无私的奉献精神,根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张老师也提出不但专业教学内容要前言,思政素材的选取也应该与时俱进、新颖,且要具有代表性。

达玲玲老师分享了如何挖掘和提炼“生物信息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例如,系统进化树构建”知识模块,以全班同学的ADH1B基因序列为样本进行教学素材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教学并从进化树中分析到各个民族从基因层面的水乳交融。再如以顶级期刊Nature中的进化分析报道为教学素材,进行“人类基因遗传”模块教学。该篇报道认为:5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在中国北方传播农耕、汉藏语言和相关技术,在遗传上成为了藏族和汉族的共同祖先人群之一报道以详实的基因遗传分析,反应汉藏同源的结论。这两个例子好的融合了民族团结的思政元素。

在讨论环节,与会老师们围绕如何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资源、如何完善教学组织与课程内容安排等内容与三位老师进行了交流探讨。在场教师表示,通过聆听三位老师的分享,深受启发,对课程思政的内涵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并对今后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