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渲染生命 勾勒梦想—记生命科学学院陈学林教授

时间:2014-12-26浏览:85设置

 

 

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好的大学,不一定有博敞宏丽的楼宇,不一定有灿若锦绣的美景,但是,它一定有无数用无言粉笔书写春华秋实的教师、用热情和青春奉献于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大学之大,在于它汲取知识时的博大胸襟、永无止境,以及它身后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学术、文化是大学的根,正如泰戈尔所说:“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的多长,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

师大的历史和辉煌离不开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的老师,他们犹如汩汩清泉,不断为这所百年老校增加新的血液、增添新的活力,始终让她呈现着朝气蓬勃的生命力。生命科学学院的陈学林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学生背负行囊,描绘人生蓝图的旅途中,他是心灵的传输者,在他们原本素白的心里勾勒出梦想的轮廓,渲染出了五彩斑斓的色彩。

对陈老师来说,学习生物学纯属偶然。1979年,陈老师在高考体检完回家的路上,邂逅了学校的一位老师跟他说了一句“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种子便悄然落在了他的心里。在那个消息闭塞的年代,陈老师对选学校报志愿都不了解,于是第一志愿报了某公路学院的公路筑路系,第二志愿便报了当时著名植物学家孔宪武先生所在的甘肃师范大学生物系。所有的偶然都是化了妆、带了面具的必然,当填写好的志愿报到老师跟前的时候,老师觉得他应该去师大,便取消了原来的第一志愿,师大就成了第一志愿。

陈老师毫无悬念地被师大生物系生物教育专业录取,1983年,陈老师作为毕业留校的四名学生之一,进入了师大植物研究所植物分类研究室工作。在研究植物学的过程中,陈老师只有一个准则: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果还在这个岗位上,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撞钟”。陈老师一直强调植物是有智慧的,这种智慧体现在植物生活史过程的方方面面。三十多年的研究工作中,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甘肃植物志》编撰等大型科研项目,对植物亦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他说道:“你了解的越多,就会发现植物越神奇。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精力却是有限的,越研究越感觉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越多,反过来又迫使自己要对植物有更多的认识,我的这种‘强迫症’促使着我了解更多植物种类组成、演化及分布的知识。另一方面,甘肃省不是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而是处在多个地理单元的交汇地带,所以我们省植物种类丰富,复杂多样,常有林业、农业、牧业、自然保护区及医药等相关部门来找我进行植物物种认证及鉴定,有了这种社会需求,我就更加想熟知更多的甘肃省植物区系的组成、演变及资源特点等知识,以便尽力为他们解除疑问。”

陈老师坦言,踏实是做科学研究最需要的精神。“做科学研究就要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然你的成果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他这样说道。在科学研究上严谨热情的态度,使陈老师不仅成为学生们心中的榜样,更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相比科研工作者,陈老师更为重要的一个身份就是人民教师。他感叹道:“大学首先是学校,学校培养的是学生,而教学是一个良心活!”陈学林老师是生科院植物生物学省级精品课程及植物生物学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对于团队建设和教学改革,他只有一句话:有多大的能耐出多大的力。

陈学林老师讲课声音洪亮,趣味盎然。他的课堂气氛活泼,积极生动,学生们总是沉浸在陈老师描绘的奇妙的植物世界而不能自拔,下课了只觉得时间匆匆,意犹未尽。谈及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陈老师微微一笑道:“植物不像动物,不能跳也不能笑,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授课的过程中不会照本宣科,而是重在挖掘知识现象背后的‘幕后黑手’,这才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听完后他们就恍然大悟了。比如说,我们天天吃苹果,果树辛辛苦苦进行光合作用结出肉质果实,却成为了动物的食物。难道是植物太傻吗?事实却正好相反,植物是聪明的,这是一种适应机制,是让我们为它们传播种子。接下来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有些果实不是肉质果,它们的传播机制又是怎样的呢?所以揭示植物的适应机制,比单纯地讲述课本上的果实类型就更有启发性。现在是网络时代,随时随地可以查询到你想知道的知识,因而,我们不能只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激发学生去思考。”正是这种循循善诱的授课方式,使陈老师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先后荣获了“西北师范大学校级教学名师”、“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西北师范大学孔宪武中青年教学优秀奖”等荣誉。

三十多年来,陈老师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桃李芬芳中继续着三尺讲台的工作。他曾经的一名本科生,毕业后去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工作,每次发表的科研论文都会不远千里给陈老师寄一份。那名学生本科阶段就喜欢植物学,陈老师启发式的教育使他受益匪浅,多年来他一直感恩陈老师的教诲。言及此事,陈老师一脸欣慰:“学生受到我的影响而喜欢植物学是我最大的收获,这比我自己发表文章更让人开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以此鞭策自己,争取做得更好!”

教学是一份良心活,一份责任活。即使从教多年,陈老师在上每一堂课前还是认真备课,他说道:“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老老实实对待学生,即使学生不满意,也要做到自己问心无愧,误人子弟的责任我们承担不起。每一次上课我都感觉‘如履薄冰’,再熟悉的课前我也会再看至少一遍,我的课件每年都会更新改进,争取及时将最新的信息传达给学生。”

一寸寸粉笔将老师的双鬓染白,老师眼前的学生却总是年轻的脸庞。谈及学生,陈老师说道:“我们和年轻人看世界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自己与年轻人的年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容易和他们沟通。作为老师,应该懂得换位思考,用心去了解学生们的想法,知道他们的知识需求,这样年轻人才更容易接受自己。”

陈老师送给了校园里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对于广大莘莘学子,他要求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学习。

黄河岸边,青青校园,在三尺讲台上,陈老师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金戈铁马半截粉笔的尊严;用真诚和挚爱,呵护着秋实春华一路跋涉的蹒跚。在教育的路途中,他一路向前,不倒退,亦不曾易辙。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