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兰教师简介

时间:2018-01-09浏览:2290设置

 

导师基本信息

丁兰

职称

教授

学历

博士

职务

细胞生物学团队学科带头人

联系电话/QQ

0931-7971414

E-mail

dinglan@nwnu.edu.cn

学术简介

学习经历

学习阶段

毕业(或进修)院校

博士/物理化学专业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硕士/植物学专业

南京大学

学士/植物学专业

四川大学

社会兼职

主讲课程

研究生课程

分子细胞生物学

本科生课程

细胞生物学;细胞与细胞工程实验

研究领域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抗癌作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化感作用

招生专业

细胞生物学

研究方向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抗癌分子机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介导植物的激素调节途径的分子机制

代表性论著

与专利

近五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 丁兰 ,陈宗儒,陈祎平,李佩蔚,刘国安,NADPH氧化酶源性活性氧介导epinodosin诱导HL-60细胞分化及细胞骨架重组,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6383):1-12.
  2. 丁兰,张丽,李静,杨玲,令利军,杨宁,刘国安,8-甲氧基二氢血根碱化感潜能的评估,广西植物,201434( 1) : 8488.
  3. 丁兰,何苗,王保强,刘国安,4种萜类化合物对蝴蝶兰茎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的初步研究,植物保护,2014403):42-47.
  4. 丁兰,张丽,郭柳,桑杰,秦临喜,王保强,濒危植物佛手参种子的非共生萌发及种苗的快速繁殖,植物生理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201450 (1): 77~82.
  5. 吴炎鹏,许卫兵,贾凌云,孔花青,丁兰*,何苗,刘国安,杨红,P(HPMA-APMA)-ATRA的合成及其对HL-60细胞诱导分化能力的评估,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4445: 471 ~ 480.
  6. 丁兰,张丽,郭柳,桑杰,秦临喜,王保强,濒危植物佛手参种子的非共生萌发及种苗的快速繁殖,植物生理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201450 (1): 77~82.
  7. 丁兰 ,柳志军,令利军,贾凌云,第五佳丽,彭舒,刘国安,虎刺醛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抑制、细胞迁移抑制及其机制的研究,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3354):442-449.
  8. 丁兰 ,第五佳丽,田继东,柳志军,杨玲,刘国安,令利军,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WangzaozinA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8):727-732.
  9. 丁兰,李静,刘国安,武国凡,贾凌云,景宏伟,王有文,二氢血根碱对莴苣幼苗根生长及其细胞分裂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11, 313):517-524.
  10.  Ding Lan Liu BoZhang Shidonget al. Cytotoxicity, apoptosis-inducing effect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four natural xanthones from Gentianopsis paludosa Ma in HepG2 and HL-60 cellsNatural Product Research2011257):669-683.
  11.  Ding Lan Zhou QiyinWang Liet al. C omparison of cytotoxicity and DNA damage potential induced by ent-kaurene diterpenoids from Isodon plantNatural Product Research20112515):1402-1411.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基金地区基金:香茶菜属植物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机理的研究(30960464),研究期限:2010-2012年;

2、国家自然基金地区基金: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介导拟南芥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分子机制(31460063)研究期限:2015-2018年。

成果与奖励

2012年,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天然功能小分子的植物毒活性、细胞毒活性和细胞损伤保护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本人排名第一;

2010年,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植物来源的抗癌活性成分及其机理研究”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三等奖,本人排名第一;

2008年,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从西北地区植物化学成分中筛选天然抗氧化剂的研究”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一等奖,本人排名第三;

2006年,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西北地区不同生境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其生境相关性分析”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一等奖,本人排名第一。

研究生培养情况

在读研究生

指导在读硕士生6名。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