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并重,不负时光不负己。2020年4月19日下午3:00——4:40,我院2019级本硕一体生在腾讯会议上举行了本学期第七次线上学术沙龙活动。参与本次活动的是我院七名本硕一体生,张辉老师和武国凡老师应邀给予指导,鱼金艳同学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活动以“思维导图与合作学习的结合”为主题展开,会议开始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然后讲解了其概念、绘制流程及其相关的理论基础。
1.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
2.思维导图是什么?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3.理论基础(生理基础)
4.绘制流程.
思维导图的绘制一般情况下有五步。
第一步:画中心图。确定好主题在纸张的中间化中心坨中心主题可以是图像文字,也可以是图像加文字。
第二步:画主分支。它一定是由粗到细渐变的曲线,并且是从右上角1:00方向开始顺时针画的。
第三步:画次级分支。从主分支的最后一点来画次级分支。
第四步:题关键词。将提取出来的关键词写在分支的上面,关键词要简短明了,保持每一个关键词之间他们都是独立的,并且能够帮助我们去回忆起这条思想的一个分支,然后透过关键词,我们能联想到它的含义,以及更多的内容。
第五步:视觉完善。在这一步我们需要用到简笔画,比如说有表情的脸,火柴人,星星,数字,符号等来进行视觉上的辅助,所以在平时我们可以多搜集一些小图标,并且在这一步我们要给这些小图标去上色,需要注意的是颜色一定要越新鲜越好,这样可以使我们整个思维导图更加生动,而且更容易来刺激到我们大脑的记忆与创意。
上面的五个步骤,第二、三、四这三个步骤在绘制时,会同时运用,也就是说,画完一个主分支我们会写出相对应的关键词,画完一个次级分支,也会写出相对应的关键词。
(细胞的基本结构思维导图)
接着主持人提出了“思维导图在日常教学中都有哪些应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后,会给学生和老师带来哪些帮助呢?思维导图如何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这三个关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问题,与会者们就这三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彼此交流畅谈,各抒己见,最后大家普遍认为:
思维导图可以指导学生记笔记。在平时的课堂上,同学们往往忙于应付自己的笔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整理课堂笔记上,而忽略了知识本身,所以如果同学们学会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就可以节省出来更多的时间认真听讲;思维导图对于老师来说,可以用于教案的设计,这样呢,可以使老师讲课的思路更加的清晰,教学目标更加的明确。
高中生物知识内容繁杂,比较零散,而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使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使同学们能够更深层次的挖掘到知识的本质,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思维导图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可以在复习的时候使用,在每一章的复习之中,老师可以布置一个对本章总结的思维导图任务让同学们合作完成,然后由同学们分享老师进行点评指导;另外也可以运用在高三总模块的复习之中;同时也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实验课的合作学习上,实验课本身就是一个合作性质的课,在课上让同学们先用思维导图把实验的原理、目的、步骤、器材等各方面先用思维导图列举出来,然后在进行合作实验。其实,老师解答一位同学的疑问或困惑就是帮助他/她在自己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中添加一个节点或联上一个线段的过程!
讨论完毕后,张辉老师针对与会者的讨论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
1、老师要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它的前提是老师个人对思维导图的应用要特别的娴熟,那绘制思维导图的工具都有哪些呢?
2、教材中的目录或者老师书写的板书和思维导图有什么异同之处?
3、思维导图绘制后的框架唯一吗,教师如何判读思维导图的对错?
4、思维导图有什么不足之处?
根据张辉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再一次进行了讨论。普遍认为:对于思维导图的绘制,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虽然形式上可能千差万别,但是知识的总体及其各枝节内在的联系应该是一致的。那如何判断学生对于知识的归纳正确与否呢?首先对知识的分级应该正确,不同层次的知识是不能混淆的,这就需要教师对于教材熟练掌握,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当然,思维导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会占用很多时间,不宜在课堂上直接完成;还有思维导图展示了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孰优孰劣难以比较。马蕊同学说到,“思维导图好是好,但是我觉得它太难了。”其实画出思维导图的前提是对于知识有前期的把握,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以绘出高水平的思维导图,这可能就是“先把书读厚再读薄”的道理。
在本次沙龙活动中,张辉老师和武国凡老师对于我们交流的内容、讨论的过程提出了很多的指导意见。武国凡老师说道,将教材中的目录连接起来其实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思维导图,而且武老师提到我们每位准教师都应该掌握一两种绘制思维导图的工具。对于这点我们大家都一致赞同,思维导图和目录它们其实都是知识的一种框架。张辉老师强调,作为“未来教育家”的本硕一体学生在求学阶段需要对思维导图有深入研究,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制作及其精髓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老师清晰授课。
最后在主持人总结之后,本次学术沙龙圆满结束了。同学们受益良多,而如何将思维导图更好的应用到高中生物课堂上,这点仍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次沙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的“学”与“思”还在路上!
文字:鱼金艳
图片:谢美丽 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