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治沙足迹,探寻脱贫之路

--记古浪县社会实践调研之行

时间:2020-08-14浏览:105设置

2020年7月20日,生命科学学院寻访治沙足迹,探寻脱贫之路社会实践团一行7人,在辅导员张金慧老师的带领下从兰州出发抵达武威市古浪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三代人”不懈治沙的八步沙林场到脱贫典范的富民新村,再到十八里堡中心小学,团队成员一路学习、一路认知、一路感悟。

 

寻访治沙足迹,重温不渝初心

--记参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

  随着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八步沙林场,林场三代人治沙精神在全国引起广大关注和学习浪潮。2020年7月22日,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寻访治沙足迹,探寻脱贫之路”社会实践团一行来到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开始“寻访治沙足迹,重温不渝初心”的旅程。

    7月21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有幸见到“第二代”治沙人和“第三代”治沙人,之后跟随纪念馆讲解人员的步伐重温了三代人的治沙足迹。上世纪八十年代,八步沙——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沙魔从这里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吞噬农田村庄,“秋风吹秕田,春风吹死牛”。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防治、绿色发展,持续推进治沙造林工程,形成了牢固的绿色防护带,拱卫着这里的铁路、国道、农田、扶贫移民区。据悉目前林场已经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现任林场程场长说:“我们林场是一个普通的集体林场,不吃公家的饭”,虽然是短短的几个字,但是其中的分量和精神不言而喻,也让实践团每个成员为之动容,同时敬佩感油然而生。

  7月21日下午,团队成员跟随场长来到林场实地考察。据悉林场主要采用麦草方格治沙,这种治沙方法作用显著并且绿色环保。林场植物资源主要为灌木,乔木主要是榆树,林场中的榆树只能看到顶部,树干全部被沙掩埋。“沙漠里最难的不是种草种树,而是看管养护。种一棵树,要浇两年水,每年要浇5次”贺场长说,但是林场没有浇水装置,每次浇水都是需要人工从外面取水,工作量和艰辛度可想而知。

    一件事能否成功,重要的不仅仅是开始,更是坚持。十年树木,八步沙林场三代人40余年如一日的坚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死亡之海”到“经济绿洲”,40年余年来,三代治沙人持之以恒向荒漠与贫困发起挑战,誓把“黄龙”变绿洲,用生命与汗水,铸就一道无比坚实的生态屏障。此次实践这种精神在团队成员中得到了升华,对于治沙人和各位为脱贫攻坚战和祖国的繁荣富强的奉献敬佩更是发自内心!(“寻访治沙足迹,探寻脱贫之路”社会实践团成员马丽娟摄影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