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赵琪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时间:2023-11-08浏览:140设置

113日晚,应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赵琪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羊肚菌飞天记航天育种技术在羊肚菌品种选育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副院长朱学泰副教授主持,来自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临夏市农科院、武威市凉州区农业农村局及我院的50多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赵琪老师从羊肚菌上天前的筛选,遨游太空后菌株的复壮,在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加工特性等方面具有特色的品种的选育,以及抗性品种稳定性的测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羊肚菌航天育种的整个过程。羊肚菌的太空之旅始于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发射。这些羊肚菌子实体在太空中经历了宇宙射线、微重力和高真空等特殊环境,使得它们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一些新的特性。返回地球后,经过多代筛选和培育工作,成功培育出一批新的羊肚菌品种,与普通品种相比,品种的产量显著提高,同时具有更好的抗逆性和更浓郁的香味。航天育种不仅可以应用于羊肚菌的培育,还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农作物的育种中。通过利用航天育种的优势,培育出更适应特殊环境的新品种,提高农业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羊肚菌的飞天记见证了科技的力量,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报告结束后,赵老师就讲解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与我院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赵琪,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云南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会长,贵州理工学院特聘教授。长期从事野生菌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及珍稀食(药)用菌育种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21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航天育种和航天食品研发与示范、贵州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基金等项目30余。获得贵州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1项。发表科技论文130余篇,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羊肚菌相关41项)。在羊肚菌产业化研究中,突破了因种质差异而引起的产量不稳定的技术瓶颈,获得高产、稳产菌株25个,示范推广种植3万余亩,连续4年主办羊肚菌标准化栽培风险防控培训班,培训学员超1000余人次。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