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靶向药物设计与合成课题组在教育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上发表了题为“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al Chemistry: Virtual Screening of Novel Microtubule-Destabilizing Agents Targeting the Colchicine Binding Site”的教改研究论文(Zhang, H. et al. J. Chem. Educ.2025, DOI: 10.1021/acs.jchemed.5c00349)。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作为目标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现代药物化学教育中具有显著意义。该模式聚焦解决药物化学前沿领域的复杂现实问题,有效强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体系。为此,课题组创新性地开发了以“靶向秋水仙碱结合位点的微管解聚剂虚拟筛选”为核心的药物化学PBL课程。课程融合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虚拟筛选技术(包括形状相似性筛选、分子对接、分子相互作用指纹图谱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统验证了潜力化合物与微管蛋白的结合稳定性及作用机制。实践表明,通过该PBL课程,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药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显著提升了实验操作技能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新发现的微管解聚剂为后续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与指导。该工作为药物化学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创新探索了新路径,兼具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我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宋小霞和2020级本科生李潇(公费师范生)在研究中承担了重要任务。论文通讯作者为张文副教授与张会教授。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兰州市创新人才项目及教育部敦煌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联合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