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生命科学学院张继研究员课题组发表植物新种“学林紫菀”

时间:2025-09-20浏览:10设置


学林紫菀(Aster xuelinii Z.F.Bai)是产于中国甘肃省陇南市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徽县片区)复杂地貌中的一个紫菀属新种。在形态上该种与长梗紫菀(A. dolichopodus)相似,二者均具近全缘叶片、顶生单生或伞房状排列的聚伞花序以及相近的舌状花颜色。但其区别于长梗紫菀的特征在于:前者花序梗长度6-9厘米(后者为2.5-15厘米);舌状花12-14枚(后者为19-26枚)。基于ITSETS序列及trnL-F区域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新种在紫菀属内与凉山紫菀(A. taliangshanensis)构成高支持率的演化支。学林紫菀与凉山紫菀的差异在于:后者茎上部常呈紫红色,头状花序通常1-3枚顶生形成疏松伞房状聚伞花序,舌状花数量更多(50-60枚)且呈蓝紫色。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继研究员团队在2024年开展的甘肃省野生植物资源考察中,于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徽县片区临近河流的潮湿岩壁上采集到一种形态特异的紫菀属植物。基于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分析,最终确认其为一种未被描述的新分类群,并将其命名为“学林紫菀”,并对该物种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鉴别图示及生态栖息地特征,为新种的分类地位提供了支持依据。

 “学林紫菀”这一名称是为了致敬本学院退休教师陈学林教授长期致力于甘肃省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为区域物种保护和开发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1.学林紫菀(A. xuelinii)的生境与形态特征A. 生境;B. 整体形态;C. 基生叶;D. 茎生叶;E. 花序;F. 头状花序(正面观);G. 头状花序(侧面观);H. 舌状花;I. 管状花

2025915日本研究以“Aster xuelinii (Astereae, Asteraceae), a new species growing on moist rocks from Gansu Province, China”为题发表在国际植物学期刊《PhytoKeys》。我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白增福为论文第一作者,张继研究员和湖南师范大学城生命科学学院张国进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在读博士研究生张志华参与了相应工作。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897/phytokeys.263.166400


返回原图
/